分類彙整: 業務計畫與報告

2017彎腰生活節活動計畫

緣起:關於彎腰生活節

彎腰生活節起源於一群關心台灣農業的農友與台大學生,從2009年開始,每年10月的第3個週末,連續2天的農夫市集、前後2週的主題論壇,以及週六晚間的土地音樂會,共同組成熱鬧、愉快且教育意義十足的食農盛會。

2011年9月起,彎腰生活節更進一步擴大營運為彎腰農夫市集,每個月的第3個星期日均常態開市。然而,作為彎腰農夫市集起源的彎腰生活節,每年仍持續舉辦,並積極關注時下台灣社會的食物、農業與消費議題。

以2013年為例,回應台灣當時的社會情境,化製澱粉等各類食物安全議題層出不窮,當年度生活節的主題便定位「尋回掌握食物的權利」。雖然台灣的消費環境看似多元選項豐富,但追根究底,我們對自己吃下肚的食物,掌握度究竟有多少,恐怕是發展快速講求效率的台灣,很少反身思考的問題。因此,2013年的論壇,我們特別邀請了幾位與消費生活有關的講者,分享他們的專長與經驗,盼提供消費者一些方向,重新思考食物的來源與消費責者的角色。

爾後,2014年主題以「小農生產的多種面向、友善的支持系統」為兩個主要軸線,2015年主題為「與農發生關係的N種方法」,2016年主題為「食物溯源之旅」,延伸的三大主題為飲食與地方經濟、小農加工與組織、社會網路與綠色消費。每一年的生活節都以能回應當年度的食物、農業與環境的社會狀態及需求,來設定主題,引導消費者透過各種方式,參與及深化對農的意識與實踐。

走過8個年頭,如今的彎腰生活節,期許自己能夠更深化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產銷連結、親子同樂、創造健康飲食生活的場域,更要與時俱進,發揚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的食農文化。透過農夫市集、食農講座與土地音樂會的具體實踐,拓展友善土地與本土認同的消費者意識。

計畫目標

  1. 藉由舉辦彎腰生活節,擴大農夫市集的能見度,拓展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連結的管道,深化友善土地、本土認同的消費者意識。
  2. 舉辦當年度重要食農議題講座,拓展一般民眾對於農業、食物、土地及環境議題的認識與討論,加強對公共事務及國家政策的參與和行動。
  3. 發揮市集「食農與環境教育」的經驗與專長,為打造都市中的綠色消費與環境教育平台努力,擴展國人對於食物安全、糧食主權與環境保育的重視。
下載……2017彎腰生活節活動計畫

促進食與農交流 農村體驗旅行推動及專管中心建置計畫

計畫緣起

本計畫以都市與農村間互補共生、促進食與農交流、重建消費與生產之直接連結為原則,希望在豐富多元的農村進行具有自然、人文與人際交流特色的體驗教育活動。藉由交流過程中的體驗活動,促進社會大眾瞭解「農」的過程中所呈現的多元與多功能價值,並振興農鄉主體性。

今年(2017 年)適逢聯合國訂定之永續旅遊年(sustainable tourism),旨在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與對話。本計畫亦期望據此目標發展城鄉與食農間的交流與對話,以尊重地方與農民為主體、活用地方人力資源、重視環境健全等作為旅遊活動設計原則,並在未來將此一以在地農民為主體之永續農業體驗旅遊模式推廣到台灣其他地區。

計畫目的與執行單位

本計畫之目的如下:

  1. 盤整在地體驗旅遊之資源。
  2. 培力地方農民設計、規劃與組織營運。
  3. 建立作業程序原則,以利後續推廣。
  4. 連結生產與消費關係,建構城鄉交流與對話管道。

本計畫之執行單位包括提案單位「台灣農文化與實踐協作社」及兩個地方農民團隊雲林水林的「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及台南東山的「五酷山農團」。

計畫執行期間自106 年4 月至107 年2 月,共11 個月。

計畫內容

在前述目的下,本計畫工作內容含五個部份:

  1. 建置專管中心:由專管中心進行培力地方具備活動設計與營運能力,並提供地方活動資訊整合之服務。
  2. 培訓工作坊:結合專業者協力提供專業諮詢及指導,協助地方組織進行資源盤點與整合、軟硬體環境整備、發展體驗旅遊行程。
  3. 推出與試行旅遊方案:於培訓工作坊後推出旅遊方案並試行與修改。
  4. 出版:透過編撰地方介紹專書、開發與設計紀念品,作為促進交流活絡的媒介。
  5. 網路平台:架設網路平台,作為資訊流通及交流互動之管道。

以下進行分項說明。

⼀、建置⾏政統籌專管中⼼

本計畫秉持讓地方與農民展現主體性之原則,採取「協同式發展」之策略以培力地方與農民具備後續自主營運旅遊活動之能力。為此,將建置專管中心。

專管中心的人力配置包含專職行政統籌一名及顧問團隊。其工作任務包含:

  1. 掌控計畫進度:包含專管中心本身各工作項目與地方團隊(東山及水林)之進度管控。
  2. 現地訪視:定期至現地訪視,了解地方需求、踏查旅遊活動潛力點、紀錄具發展潛力之地方資源、採集地方介紹專書之內容。
  3. 辦理培訓工作坊:與地方農民共同發展旅遊活動,詳見以下第二項工作內容說明。
  4. 出版與網路平台架設:編撰與出版相關刊物與架設做為資訊露出之網路平台。詳見以下第四項與第五項工作內容說明。
下載……促進食與農交流_農村體驗旅行推動及專管中心建置計畫

媒合高職農校學生農企業見習與就業

台灣南部是傳統農業重鎮,擁有大量農業人口與多家農校。長期以來,南部縣市面臨青年人從農意願低落、農校畢業生從事農業相關工作比例偏低、農村青年人口外流、農民有好產品但管理與行銷知識不足等問題,亟需設法改善。

高職農校農業相關科系(農場經營科、園藝科、食品加工科、畜產保健科等)學生,有的是在地或外地農民子弟,有的是對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農校的課程與見習,影響這些未來潛在青年從農人口對農業發展前景的認識以及實際從農的意願。雖然推廣農業企業化管理與農業行銷,是我國當前農業發展重點與產業發展趨勢,不過豐年社調查南部縣市7所高職農校相關科系課程發現,課程普遍缺乏企業管理、行銷、通路經營、品牌設計等內容,難以讓學生瞭解農產品的市場行銷通路運作以及從事農業生產未來的多元發展藍圖

當高職農校學生不清楚農業生產的上下游脈絡以及從農的多元發展機會,畢業後從農意願將相對降低。已經有農業基礎知識的學生未能從事相關工作,對國家投資3年的農業教育是一種浪費。

此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長期推廣農校生進行農業見習,截至民國105年共累積157家簽約合作見習農場,其中以產銷班最多(57家),之後依序為休閒農場(31家)、農業合作社(16家)、大佃農農場(15家)、農糧類農場(11家)、養殖魚場(9家)、畜牧場(7家)、農企業公司(6家)、茶場(5家),種類多元但多數集中農業生產端,未涵蓋完整的農業上下游產業,農企業相當稀少。以高屏地區為例,合計30家見習農場僅1家農企業(龍佃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難以讓學生透過見習,體會與認識農產業的企業化管理運作趨勢以及多元發展機會。

         基於當前南部高職農校課程缺乏農業企管與行銷課程、以及農委會現有見習農場普遍缺乏農業上下游農企業的見習合作,本計畫將以農業上下游企業為主,農場、大學、以及農政單位為輔,建立以「幫助高屏地區高職農校課程接軌農業產業發展趨勢,由農企業及農場提供見習、工讀、及就業機會給學生,讓學生看到進入農業上下游產業工作的前景,引導畢業後選擇就業的學生留在農業上下游企業工作」為核心目的之策略聯盟,並透過一系列相關的見習、工讀、講座、體驗活動、廠商說明會、廠商就業洽談會、競賽等活動,以豐年社為中介平台,媒合並促進農校學生跟策略聯盟的農企業及農場之間的頻繁互動與較深度的相互了解,最終達成策略聯盟目的(圖片來源:young農通訊)

下載……媒合高職農校學生農企業見習與就業計畫